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省市的有关贯彻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大余县林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
一、大余县林业概况及“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大余县土地总面积205万亩,辖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是全省36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林地面积160万亩,有林地面积146.6万亩,活立木蓄积484万立方米,毛竹蓄量3129万根,森林覆盖率73.9%。在160万亩林业用地中,公益林面积82万亩,商品林面积78万亩,分别占林地的51.3%和48.7%。“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9.23万亩,低产林改造5.01万亩,封山育林27.56万亩,育苗750亩,世行贷款造林1.82万亩,竹林垦复2.12万亩,城镇绿化面积0.08万亩,竹林基地建设4.8万亩,油茶林基地建设0.02万亩,名特优经济林1.5万亩,生物防火林带500公里,松毛虫综合治理工程3万亩,梅关国家森林公园完成30亩精品梅苑建设,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国家生态公益为主体的县级生态安全体系,以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加大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推进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林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基本思路
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强化保护和管理;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重点抓好四个体系建设,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补偿工程建设;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兴办以工业原料林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四、遵循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2、坚持优化环境、分类经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
3、坚持综合开发与集约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资源培育、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发展山区经济相结合。抓好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发展林产工业。
4、坚持科技兴林原则。以科技促资源增长,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5、坚持依法治林原则。完善林业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6、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促进我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五、总体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林业结构,搞活林业经营机制,打造绿色大余,建设生态家园。管严管好国家生态公益林;放手搞活商品林经营;鼓励木材加工企业或个人采取独资或联营方式培育商品林基地;重点培植县林盛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促进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县林业企业的龙头企业,在扩展公司经营规模的做法上,采取协议经营、租赁经营或山权、林权作价入股等形式;利用5—7年的时间建设集约经营型大径用材林基地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3万亩(即每年营造人工林稳定达到2万亩以上)、营建生物防火带2600亩、完成毛竹林低改10万亩(其中笋竹两用林3万亩)、建设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名特优经济林基地3万亩,丛生竹3万亩、良种油茶林基地1万亩。力争到2010年全县森林蓄积量增加到5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5%以上,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林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山区农民年增收600元。对木材加工企业,逐步淘汰生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利用率低的企业,扶优扶强做大,扶植龙头企业3—5家。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
1、森林资源消长目标
有林地面积:151.6万亩,每年新增林地1万亩
林种比例 :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51.3%以上
森林覆盖率:76.5%以上
期末活立木总蓄积量:540万立方米
2、林业总产值
2010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
3、营林生产(年均)
新造林 20000亩
低产林改造 20000亩
封山育林 20000亩
育 苗 150亩
4、林业科技
①加速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的选择培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筛选出1--2个优良树种供生产应用,建立1个优良乡土阔叶树采种基地。
②推广良种良法。“十一五”期内,推广良种良法的普及率达到100%。
③引进和培育林果、花卉优稀品种,发展林果、花卉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发展高附加值的林产品深加工,应用信息技术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管护。
④应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技术,巩固造林成果。
六、建设重点与要求
(一)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建设好县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按照“点、线、面”相结合,营造成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体系。
1、搞好三大工程,全面推动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到2010年,基本建成82万亩高质量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和78万亩商品林建设。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补偿工程,重点抓实工程造林、公路沿线绿化、农村四旁林网、城市绿化。抓好林种、树种、林分结构调整,完成生态公益林的林分改造、补植,改变造林树种单一的不合理林相结构,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等级。
2、抓好梅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森林公园,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着重抓好梅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3、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贯彻《江西省绿化条例》,每年植树节,本县男18--60岁、女18--55岁的公民,除丧失劳力外,每人义务植树3--5株以上,包种、包管、包成活。对无故不履行义务者,责令限期补栽;对不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征收绿化费。“十一五”期间,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各乡镇每年办1--2个义务植树基地。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盛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建成林业基地、林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主要抓好笋材竹和竹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竹材原料基地,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森林经济效益。
1、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建设集约经营型大径用材林基地,2006--2010年,每年发展2万亩;到2010年大径用材林达到10万亩,工业原料林达到3万亩。
2、油茶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抓好3000亩良种油茶林基地建设。
3、竹基地建设。重点是改造低产林,增加竹子资源,2006—2010年每年完成毛竹产低林改造2万亩,到2010年达到完成改造10万亩,其中笋竹两用林3万亩。
4、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强对林产工业的指导。坚持“引导、整顿、提高”的原则,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技术标准整顿,技术改造提高,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对集中、适度规模、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林产工业体系。
(三)森林防护体系建设
1、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木材采伐限额、采伐迹地更新制度,落实中幼林封山育林,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木材检查站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木材流通秩序,严厉打击木材流通违法活动;开展林地普查,建立林地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权证的换发工作。
2、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对全县的林业执法队伍进行整合,按照全国林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要求,增强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的林业行政执法能力,为林业发展保驾护航。
3、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抓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森林消防队建设,建立森林火险预测、监测系统,“十一五”期间,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600亩,提高预测、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综合能力。
4、森林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加强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建立森林病虫害情报档案和数据库,掌握全县病虫害动态,预测短、中、长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定期发布预报,准确及时发布警报,提供防治决策依据。
(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科技的重点:稳定林业科技队伍,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林木良种引进和繁育,重视优良用材、生态树种特别是优良阔叶乡土树种的选育;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及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抓好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的体制改革,把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办成公益事业单位。
2、林业工作站建设。巩固林业站的达标成果,配置交通通讯设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档案。提高林业工作站服务林农、个私林业企业水平。
3、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森防队伍建设,对测报员进行培训,提高测报水平和防治能力。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确保无重大灾情发生。
七、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各级行政领导林业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林业建设列入考核各级领导政绩内容。县林业局每年组织造林检查验收,成活率不到85%不计入年度造林完成任务。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林业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林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真抓实干,抓出成效。积极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切实解决林业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稳定的林业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林业投入。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建立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理流转机制,促进林业建设投资新机制的建立。宣传优势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新理念,宣传经山致富典型,鼓励群众走经山致富之路;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形式;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实施好科技兴林,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要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认真执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抓好科技示范,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和科技水平。认真执行造林质量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推进林业科技与体制创新及经营机制创新,提高林业整体水平。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县级林业科技机构主要从事推广、开发和科普工作;林业企业要加强技术开发和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鼓励科技人员到林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创办经济实体,对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并优先或破格评聘技术职务。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扩大先进技术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作用,推广应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推广良种良法,采用优良种子、容器育苗、无性系扦插育苗;调整树种布局,提高抵抗病虫害能力;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促进林业发展。
(五)稳定林业机构,提高林业干部队伍素质。从林业发展大局出发,保持林业机构的稳定性和工作职能的完整性。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基层森林公安、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森防站、自然保护区等基层组织,发挥其重要作用。优化林业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林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林业理论和生态保护方针政策,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公务员为主体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造就一支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知识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队伍;建立一支以技术工人和林农为骨干的林业工人、农民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林业基础知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农村干部队伍。
(六)、采取严格措施,强化工程资金管理。一是严格按制度,规范工程资金的使用行为。二是加强工程资金的审计,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重视廉政建设,从教育入手,以制度作保证。把两大工程资金用好,为把大余县建设成秀美家园而奋斗。
(七)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从实际出发,不断建立、健全林业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使林业建设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抓好林业普法教育,提高全县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稳定。一是建立两个体系,即资源管理体系和资源监测体系;二是强化三个管理,即坚持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林木林地资源管理,三是做好三个核查,即:人工造林实核查、林地增减动态核查和森林资源消耗量核查;四是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通过上述工作,逐步使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巩固林业建设成果,确保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
(八)兴起社会大办林业的高潮,发动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广泛吸收和鼓励尽可能多的投资主体参与造林绿化,放手搞活民营私有林业,要为业主搞好项目服务、政策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继续保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附:1、大余县“十一五”期间林业类重大项目建设表
2、大余县林业生产五年规划年度目标
大余县“十一五”期间林业类重大项目建设表
项目名称 |
建设起止 年限 |
建设地点 |
总投资 (万元) |
建设性质 |
资金来源 |
建设内容 |
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
梅关国家森林公园 |
2001—2010 |
梅关、丫山三江口 |
3300 |
改建续建 |
旅游贷款、 外商投资 |
森林公园面积5300公顷 |
已完成梅关景区总体规划 |
生态公益林 林场 |
2006—2010 |
烂泥迳、帽子峰、长潭里、毛竹 |
1012.8 |
新建 |
生态公益林补偿专项基金 |
森林管护18万亩 |
已报成立生态公益林林场 |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
2004—2010 |
全县各乡镇 |
400 |
新建 |
自筹 |
新建防火林带2600亩 |
已编制总体规划 |
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大楼 |
2005—2006 |
白石寺 |
400 |
新建 |
向上级争取 及自筹 |
新建指挥大楼6000平方米 |
相关部门已审批正建设中 |
毛竹林低改 |
2005—2010 |
内良、河洞、 吉村、浮江、 黄龙、左拔 |
1500 |
改造 |
上级项目资金及自筹 |
毛竹改造10万亩 |
1999年至2003年完成基期世行贷款低改4万亩 |
良种油茶林 基地 |
2005—2010 |
左拔、樟斗 |
300 |
新建 |
上级项目资金及自筹 |
新造良种油茶3000亩 |
2004年完成120亩 |
大余县优良乡土阔叶树基地 |
2004—2010 |
烂泥迳 |
500 |
新建 |
上级项目资金及自筹 |
良种培育工程、繁育生产工程、附属工程 |
正建设采种基地 |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 |
2005—2010 |
全县各乡镇 |
1500 |
新建 |
国家投资、 地方投资 |
全县各乡镇松林综防建设林相改造等30万亩 |
正进行林相改造面积0.6万亩 |
竹蝗可持续 控制 |
2005—2006 |
吉村、河洞、 内良、浮江、 左拔、黄龙 |
300 |
新建 |
国家投资、 地方投资 |
改造19万亩 毛竹林 |
正实施改造0.5万亩 |
古驿道种梅 |
2005—2010 |
古驿道 |
75 |
新建 |
旅游贷款、 外商投资 |
种梅树300亩 |
已完成精品梅苑30亩及梅关景区公路两侧梅树种植 |
。
大余县林业生产五年规划年度目标
单位:万亩、万元
项目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计划 |
投资 金额 |
计划 |
投资金额 |
计划 |
投资金额 |
计划 |
投资金额 |
计划 |
投资金额 |
|
优良乡土阔叶树采种基地 |
1个 |
100 |
续建 |
100 |
续建 |
100 |
续建 |
100 |
续建 |
100 |
梅关国家森林公园 |
续建 |
660 |
续建 |
660 |
续建 |
660 |
续建 |
660 |
续建 |
660 |
生态公益林林场 |
1个 |
1012.8 |
|
|
|
|
|
|
|
|
生物防火 林带 |
0.052 |
80 |
0.052 |
80 |
0.052 |
80 |
0.052 |
80 |
0.052 |
80 |
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大楼 |
1座 |
400 |
|
|
|
|
|
|
|
|
毛竹林低改 |
2 |
300 |
2 |
300 |
2 |
300 |
2 |
300 |
2 |
300 |
良种油茶林基地 |
0.06 |
60 |
0.06 |
60 |
0.06 |
60 |
0.06 |
60 |
0.06 |
60 |
松林综防林建设 |
6 |
300 |
6 |
300 |
6 |
300 |
6 |
300 |
6 |
300 |
竹蝗可持续控制毛竹林 |
3.8 |
60 |
3.8 |
60 |
3.8 |
60 |
3.8 |
60 |
3.8 |
60 |
梅关古驿道梅树种植 |
0.005 |
15 |
0.005 |
15 |
0.005 |
15 |
0.005 |
15 |
0.005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