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计划规划 > 发展规划

2017-2020年大余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访问量:

   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市综治委“心防”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特制订本规划。

一、主要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力争到2017年底,全县85%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立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至少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其中,25%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到2018年,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立标准的心理辅导室,并配备至少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其中,60%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到2019年,80%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到2020年,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配备1(规模较大的学校至少配备2)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二、工作任务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建设标准的心理辅导室,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配足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心理辅导室阵地建设。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活动的主要阵地。各地各校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规定的标准,利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项目,按照“一室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设立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好相关心理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测量室、团体活动室、沙盘游戏室、绘画涂鸦室、放松室等专用辅导教室。力争到2017年底,全县85%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立标准的心理辅导室;到2018年,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立标准的心理辅导室。

(二)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教育局将制定规划,通过公开招聘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从高校心理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也可以从获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资格证书的优秀教师中选聘。同时,加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系统培训,有心理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中选聘。力争到2017年底,85%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至少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其中,25%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到2018年,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配备至少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至少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其中,60%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到2019年,80%的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020年前,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配备1(规模较大的学校至少配备2)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在自然类课程、社会类课程、艺术与体育类课程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人文学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工作,小学每周8-10课时,中学每周6-8课时,以教学班为单位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形式进行。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县教育局将建立健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进行轮训;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等资格培训。届时将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市教育局开展的考前心理辅导专题培训和寒暑假培训班。

(五)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5月最后一周)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利用劳动实践课、班团队活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心理情景剧、心理拓展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继续组织开展“三项”(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活动。每年中、高考前,各校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进班级、进课堂、进宿舍开展考前心理疏导活动,帮助考生调整心态,沉着、冷静应试。

(六)开展心理健康示范校创建工作。2014年起,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评选表彰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评选活动是每两年一次,市教育局则坚持每年开展市级示范校创建活动。各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渗透到校园环境建设之中,让学校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已经被评为示范校的学校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要以示范学校为榜样,积极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咨询值班制度。各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咨询值班制度,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使用及管理制度、辅导人员工作职责、辅导预约制度以及咨询档案建立与保管制度等。各学校要安排专门时间、由心理专兼职教师值班,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可在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中学每周不低于8小时,小学每周不低于6小时。

(八)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学前教育股要注重培育儿童积极、快乐的情绪状态;特殊教育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中小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自信阳光的心理品质。各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学困生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开展“文化关爱”“亲情关爱”“心理关爱”等活动,让特殊群体共享同一片蓝天。

四、工作要求

(一)注重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各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二)注重家庭渗透。各校要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发挥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以家长的正能量影响和教育子女。

(三)注重校外渗透。各中小学校要支持并配合学校所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环境。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场所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由相关领导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支持和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中小学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障心理咨询室建设、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经费支出。

(三)加强督导评估。各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体系。督导室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并对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安全股将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综治考评指标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