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计划规划 > 发展规划

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印发大余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访问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现将《大余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

                            202418


大余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

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大余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县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大余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全力推进工业强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更高层次实力活力美丽幸福现代化大余

二、发展目标

2026年,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4312”目标,即: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钨及有色金属、微纳粉体新材料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4条重点产业链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坚持“掌控上游、做大中游、延伸下游”发展思路,强化资源战略保障,提升资源绿色供给、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大余锂电产业园建设,推动东腾锂业10GWH4680锂电池项目、希尔曼新能源3.3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源滙通锂业、中科锂业、湘南新能源产能释放,提升格润新材、锂源新材等锂电池回收处理企业现代化技术、工艺水平和本地转化利用率。强化补链固链企业招引,构建涵盖锂电一阶材料(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绝缘材料、锂电装备制造、电池及综合回收利用的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汽车配件企业整合配套、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电机、电控、智能汽车零部件、动力总成、一体化压铸车身和内饰等主要配件,吸引一批紧缺的配件配套企业落户,打造赣州及华南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基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聚焦高性能、前沿技术,积极布局发展钠离子电池、钒液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加速布局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的新型电池。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达到180亿元。

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坚持固本强基数智赋能高端延链发展思路推进钨矿采掘、选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铜铋锗铅锌冶炼企业产品加速迭代、工艺全面升级;加大材料基础研究力度,逐步做优做强高纯、超纯钨基材料,做大做优APT、氧化钨粉、碳化钨粉产业中段;持续补链强链,以国产替代进口为目标加大钨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等下游及应用研发、拓展和项目招引,加快布局硬质合金综合回收利用产业,打造钨及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基地,大力发展综合利用矿业循环经济。加大微纳粉体新材料产业链招引力度,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大力扶持中小成长型企业做精做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2-3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达到100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链。坚持绿色、安全、健康、便利方向,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强化种养、加工、仓储配送、营销联动品牌拓展加大扶持南安板鸭、牡丹亭多味花生、富华米业、天华山食品、东进食品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大力发展食用油、烘焙食品、果蔬、腊味食品、米面食品、富硒食品、肉制品、禽畜制品、地方特色食品、预制菜等细分产业链,持续推动食品制造规模化、供应链现代化。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达到3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链。立足电子变压器、LED、触控屏、电感器、电源适配器、电子元器件、发光组件等产业基础,聚焦产业链中高端环节,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发展新型显示模组、智能穿戴终端、智能家电、汽车电子、人工智能、VR、等产业,积极招引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和中小型成长企业,培育特色终端品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联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加快推进关键岗位“设备换芯、机器换人”,实现产业链向低功耗、智能化方向发展。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亿元。

(二)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企业加速技术、产品、工艺迭代,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较大影响力,引导锂电一阶材料电芯、电机、电控、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钒液电池、固态电池和其他储能电池等企业落户新华工业小区,引导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锂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企业落户新城工业小区着力打造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加强赣州新能源科技城等周边产业协作配套推动新城汽车配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钨及有色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全省钨原料及特色深加工产业基地。重点支持钨矿山、钨冶炼高端化改造升级,巩固高纯APT、高纯钨粉和碳化钨粉、钨靶材等钨基新材料,进一步提高钨精深加工水平。围绕“钨矿采选—钨冶炼—高比重合金、硬质合金—刀钻具、光伏用钨丝及军工产品等”产业链,布局发展超细(纳米)钨粉、碳化钨粉及高性能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高性能特殊结构钨复合材料等钨基合金,重点发展数控刀具、超硬刀具、光伏用钨丝母线、硬质合金喷焊粉等硬质合金制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做优做强钨产业后端链条。推动明发矿业、晨瑞稀土等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发展,加快钨、锡、铜、铋、稀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产线设备升级,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高回收水平。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探索打造有色金属冶炼中心。

微纳粉体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悦安新材、千陶新材等微纳粉体新材料企业,重点发展吸波材料、陶瓷材料、电子化学材料、高端电容电阻材料、逆变电感材料、光电材料、封装材料,拓展产品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售面。拓宽微纳粉体新材料在智能终端、精密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应用。加快昶联科技投产见效,加大下游配套企业招引力度,吸引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新材料优质企业、成长型企业入驻,延长新材料产业链。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改造升级行动。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立足产业链现有发展现状,制定实施差异化的改造升级路径举措,建立分行业技改项目引导推进库。推进传统钨采掘、选矿、冶炼技术改造提升,优化完善钨精矿集散采购配套措施。提升APT生产技术工艺,实现能耗、生产成本“双降”,推动产能释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钨渣、锂渣、合金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能力,反哺原材料供应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产业大脑”。积极发展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二)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建立并动态优化更新我县产业链四库四图五清单”〔四库:企业梯次培育推进和动态监测库、工业倍增升级项目推进库、工业技改项目推进库、临规中小型成长)企业培育监测库。四图: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企业分布图。五清单: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突出扶优扶强、靠大联强、精准帮扶推动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加速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建立中小企业梯培育每月调度推进机制完善培育推进及动态监测库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独角兽”“瞪羚”企业。对标“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既紧盯帮扶产业链头部、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形成示范带动,又精心扶育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三)实施补链延链招引行动。深化产业链链长制,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长要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协调产业链布局,厘清全国范围内赛道头部企业、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分布情况,精准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清单式招商,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围绕招商引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安商服务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招商实施一群一策畅通集群内部产业链微循环专注细分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发展格局。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搭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创新机构等产业服务平台,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增强产业链吸附能力。

(四)实施创新驱动大国工匠行动。依托中国科学院对口支援优势,赣州钨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支撑紧盯未来新材料、未来新能源领域,围绕链主企业建立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创建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一批中试创新成果产业化围绕现代化产业链的需要,通过政策孵化平台搭建滚动培养等模式,形成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促进科研人才快速成长。建立实施技能精英培育计划组织产业工人参加技能研修培训、技术技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与省内外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合作,分期分批培养我县急需紧缺的产业技术工人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完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支持企业工匠参评全国、全省劳模,开展技术能手、庾岭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活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补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激发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崇尚技能、尊才用才”的社会氛围

(五)实施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行动。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名牌、品牌产品和驰名、知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奖励发明专利,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多元化市场需求加快产品创新迭代。引导企业走出去参展参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与上游原材料端、下游应用等目标客户签订长单。加快组建钨行业协会、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行业协会、绿色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指导,畅通交流和信息共享,深化产业链内部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互通加强与省内、市内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稳定市场和订单,促进产业发展健康可持续。

(六)实施营商环境再优化行动。深化工业园区管理制度改革,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健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高效联审会商机制,完善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发挥好政企圆桌会议、企业帮扶APP等机制作用,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强化要素聚焦,推动资金、土地、矿产、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倾斜。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调整优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与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四图五清单”为指引,建立“六个一”产业链推进机制(即一名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一个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一个产业链发展责任分工机制、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一场产业链主题招商),协同推进产业链加快发展。打造“余链愈强”品牌,在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媒体平台上,加大对推进产业链项目招商、推动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普遍共识和浓厚氛围。

(七)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行动。促进企业家战略思维、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法治思维能力提升。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组织企业家参加培训、考察、高峰论坛等,对接行业前沿风向,开阔企业家视野,提高管理能力和战略发展水平;提升企业家创新思维,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加强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推动县域企业在管理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上有新进步、大突破,创建名优品牌,带动产业变革;提升企业家互联网思维,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产业数字化,降低生产管理成本,积极拓展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市场;推动企业家树立法治思维,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附件:1.大余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2.大余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3.大余县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4.大余县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附件1

大余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现代化

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进一步推动大余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为目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配件等行业为重点,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增强我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巩固产业基础,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力争实现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条不断健全、产业规模迅速做大、龙头企业持续壮大、成果转化逐步增强四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

——产业链条不断健全。全力构建涵盖锂矿采选冶、锂电二阶材料、锂电一阶材料、锂电池、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锂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配件的全产业链集群。

——产业规模迅速做大。力争全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规模以上企业年均营业收入增长达到20%以上。即:到2024年,力争突破120亿元;到2025年,力争突破145亿元;到2026年,力争突破180亿元。

——龙头企业持续壮大。到2026年,力争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营收达5亿元企业2家,营收达10亿元企业1家,营收达30亿元企业1家,营收达50亿元企业1家,营收达100亿元企业1家。

——成果转化逐步增强。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对接,推动中科锂业、盛源新材、东腾锂业、悦锂新能源等企业成立一批创新研发平台,加快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锂电产业。按照“掌控上游、做大中游、延伸下游”的发展思路,围绕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谋划布局,着力填补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吸引一批优质锂电新能源项目落户大余重点引进锂电一阶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

(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依托我县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电机、电控智能汽车零部件、动力总成、一体化压铸车身和内饰等主要配件吸引一批紧缺的配件配套企业落户打造赣州及华南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基地。

(三)其他新能源产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聚焦提升能量密度、降低电池成本和提高安全性能,发展钠离子电池、钒液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加速布局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的新型电池。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招大引强

1.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依托钨矿伴生锂矿资源优势,围绕中科锂业、盛源新材、东腾锂业等龙头企业,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积极参加中国锂电新能源展和中国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重点围绕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电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产业链断点和短板领域,靶向招引一批优质企业,逐步完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链条。充分利用新城汽车配件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围绕经开区凯马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条,大力引进电机、电控智能汽车零部件、动力总成、一体化压铸车身和内饰等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着力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赣州及华南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基地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城发集团,各招商责任单位〕

2.推进重大项目高效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强化储备拟建和在建重大项目的调度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持续扩大先进产能重点加快东腾锂电产业园、湘南新能源、希尔曼新能源等项目建设。用好用足省、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产业链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信局、县城发集团、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强化创新突破

3.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前沿创新。鼓励盛源新材开展“4N级纯度”产品研发,推动东腾锂业向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功率、“干式”电极涂层等技术突破,积极开拓新的高端应用领域。推动中科锂业等锂盐制备企业加大技术攻坚力度,从源头减少锂渣排放。〔责任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发展改革委〕

4.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省科院对口支援优势,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切实发挥好中科锂业、盛源新材、东腾锂业等龙头企业作用,积极鼓励联合高校、院士工作站等机构组建锂电细分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工信局〕

(三)强化集群发展

5.加强布局引导。引导锂电一阶材料、电芯、电机、电控、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钒液电池、固态电池和其他储能电池等企业落户新华工业小区,引导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锂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配件等企业落户新城工业小区着力打造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加强赣州新能源科技城等周边产业园区协作配套推动新城汽车配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商务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信局〕

6.加强企业梯次培育。结合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发展特,优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强化融资、内部建设、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领航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持续做大做强。深入推进企业“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加快龙头骨干企业上市步伐。〔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委党建和人才服务中心、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

7.有序推进产能提升。引导锂电产业链企业合理建设产能规模,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强化企业帮扶,优化要素保障,提升锂渣综合处置能力等支持措施,加快推进中科锂业、湘南新能源、盛源新材、源滙通锂业等企业产能释放。〔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

(四)构建产业生态

8.提升关键资源供给能力。加强全县锂矿资源储备和规范开发利用管理,鼓励锂电新能源企业参与锂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投资,优化锂资源供给。支持锂电新能源企业在大余县范围内通过自行开采、投资合作、长期协议等方式取得锂资源。发展采购在外的锂矿贸易总部经济,扩宽锂资源供给渠道。引导含锂矿资源优先供应县内有碳酸锂生产能力的企业加工,含锂矿资源缴纳采矿权出让收益及相关税收后方可运出本县。〔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城发集团〕

9.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园区、企业按照绿色园区、工厂、产品等标准,打造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探索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式,拓宽消纳渠道,加强锂渣综合回收处理能力。推动锂电池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促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降低回收利用难度,生产过程有害化学物质替代和减量,提升环境保护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委、大余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城发集团〕

10.推动数智融合赋能。深化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分步骤开展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和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探索,推动企业结合基础实际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展改革委〕

11.推进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引进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行业头部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综合利用项目,鼓励现有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企业做大做强,帮助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企业通过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促进废旧电池无害化、规范化、高值化利用。引导县内回收企业与下游企业合作,强化原材料保障,畅通产业链内部循环。〔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

12.优化产业人才供给。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向园区企业延伸,鼓励县职业中专增设锂电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一批锂电新能源产业技能型本土人才。依托重大项目及课题合作,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以专家工作站、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采取技术合作开发、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柔性引进领军型人才,提供安家补助、优惠政策、产业振兴扶持政策、创新合作奖励政策及生活配套服务政策。〔责任单位:县委党建和人才服务中心、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实施月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调度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问题,推动我县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协同配合。有关单位要加强配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要素保障,在资源勘探开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园区配套上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文章,给予企业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更广支持指导,助推产业焕发新生机、培育新动能。

(三)做优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利用各级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五通一贷”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信托等方式融资并优化资本结构。支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


附件2

大余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

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切实进一步做大做强大余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巩固产业基础为根本,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以钨精深加工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为载体,加快钨产业向精深加工后端延伸,逐步形成全产业链体系,同步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提升我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2026年,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壮大产业链规模。力争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产业链规模以上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

——培育产业链龙头。力争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企业5家,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企业2家,培育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有色金属和新材料应用龙头企业。

——提升产业链优势。推动翔鹭钨业、悦安新材、品信新材等链主企业和钨精深加工企业继续发展壮大,至2026年,进一步凸显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特色优势,力争打造全国行业知名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制造基地。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拓宽产业链资源。加快推动已完成开采改扩建工业核准审批的章源钨业石雷钨矿、隆鑫泰钨业铁苍寨矿区、鑫盛钨品牛斋矿区、牛孜石矿业牛孜石铜矿、志远矿业樟东坑钨矿开采项目完善安评、环评手续并尽快投产。积极支持宏达矿业生龙口钨矿、日荣钨业青石钨矿、隆盛矿业洪水寨矿区等3个矿区开采改扩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钨渣处理、合金废料综合利用为主的资源循环经济,努力实现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加快推进品信新材、晟运新材项目投产,金石合金达产达标,拓宽填充钨产业链前端资源。

(二)完善钨全产业链。巩固提升高纯APT、高纯钨粉和碳化钨粉、钨靶材等优势基础材料,推进翔鹭钨业9000吨APT项目建设,加大海创钨业盘活重组力度,推进海创钨业APT生产线尽快恢复生产,完善钨产业中间加工环节。围绕“钨矿采选—钨冶炼—高比重合金、硬质合金—刀钻具、光伏用钨丝及军工产品等”产业链,重点发展超细(纳米)钨粉、碳化钨粉及高性能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高性能特殊结构钨复合材料等钨基合金。

(三)做强钨精深加工产业。加快钨精深加工产业园二期建设,实施精准招商、满园达产行动,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钨精深加工及应用企业,大力发展硬质合金制品,数控刀具、超硬刀具,以及特殊结构性能的高性能新型涂层硬质合金刀钻具、高性能硬质合金、光伏用钨丝母线、硬质合金喷焊粉等应用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做优做强产业后端链条,提增产业经济体量。

(四)壮大微纳粉体新材料产业。加大微纳粉体新材料产业招引力度,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推动形成产业集聚。重点培育悦安新材、大鑫纳米、梅岭新材、千陶新材等企业,围绕其核心合作伙伴,招引上下游企业投资落户。

四、重点措施

(一)坚持创新引领

1.培育产业创新主体。持续加大创新支持力度,集中政策资源,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技术服务出色、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单项冠军”,壮大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政策激励,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院企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大幅提升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营造企业自主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工信局、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

2.推进科技创新赋能。积极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内大院大所、高校到我县共建研发机构,积极鼓励企业建立创新中心、科技协同创新体等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研发机构创建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充分发挥赣州市钨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研发、产品检测等技术支持;用好“双聘制”,鼓励企业引进博士和专家教授到产业重点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引导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产学研攻关等科技活动,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责任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工信局、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教科体局〕

3.促进两化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重点打造翔鹭钨业、悦安新材、金上精密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下垄钨业数字矿山建设,力争翔鹭精密和金上精密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翔鹭钨业、悦安新材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评估。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新增金上精密、赣钨新材2家企业成功获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进一步夯实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大数据中心〕

(二)强化产业培育

4.培育龙头企业。建立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库,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兼并重组、服务型制造、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等集约化手段,提升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链主型”企业。重点培育翔鹭钨业、宏星华铝业等营业收入较大企业,以及悦安新材、千陶新材、梅岭新材等微纳粉体企业和品信新材、金石合金、天盛金属、晟运新材、明发矿业等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力争打造一批领航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凸显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金融服务中心〕

5.促进短板升级。聚焦产业链缺项,加快翔鹭钨业9000吨APT项目建设进度,盘活海创钨业APT生产线,利用好伟良钨业APT产能批复再引进新的APT生产企业,充分释放我县APT生产产能,强化全链条自给能力。鼓励明发矿业、大鑫纳米等铜、铋、锗、铅、锌冶炼企业突破关键技术,提高冶炼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技改扩能,实现增产增效,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探索打造大余有色金属冶炼中心。〔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项目推进中心〕

6.做大产业优势。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推进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加快钨产业协会成立,依托“世界钨都”品牌效应,增强钨行业协会凝聚力,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的行业产品展览会,拓展产品全球销售市场,促进集群协同发展,扩大大余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制造基地和区域性交易集散中心。〔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持续招大引强

7.实施精准招商。依托钨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围绕钨产业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档,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充分利用产业园(二期)规划土地,提升园区承接能力,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大湾区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延伸区和配套区。积极引进一批高性能硬质合金、高性能钨基合金、硬质合金刀钻具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优质项目,力争2026年满园达产。〔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工投公司〕

8.加快盘活重整。加快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对多年处于停产或亏损状态企业,引导采取社会资本收购、招引头部企业等方式进行重组盘活,大力支持钨冶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技改和智能化改造试点,提升钨加工技术和生产装备水平,实现“清理一批、转化一批、提升一批”目标,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环保排放、能耗指标和其他生产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工投公司〕

(四)推进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9.打造绿色园区。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动园区开展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绿色开采、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合理管控冶炼能耗增量,有序引导低效产能退出,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促进产业绿色安全发展。〔责任单位: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信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行政审批局〕

10.推进循环利用。加快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企业技改升级,鼓励企业利用再生资源智能化识别分选、冶金分离等技术和装备,提高有价元素回收利用水平。加强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重点围绕天盛金属、晨瑞稀土推动稀土元素均衡利用。鼓励发展废弃钨品回收再利用、冶炼废渣、硬质合金废料等钨资源回收与再利用项目,重点推进晟运新材、品信新材、金石合金项目建设达标达产。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的综合利用。〔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委、大余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强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和工作落实,确保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我县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指导帮扶。充分发挥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及协调促进作用,推动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相关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发展水平。开展驻企特派员走访和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调度,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定期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优化金融服务。强政银企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利用工业发展专项、“五通一贷”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信托等方式融资并优化资本结构。支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


附件3

大余县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进全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整合本地资源,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扶持食品现有企业加速发展壮大,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营销现代化,强力招引食品产业头部企业,打造特色鲜明、国内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26年,全县食品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其中,力争营业收入超5亿元企业1家,超1亿元企业3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比重进一步协调,精深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高品质产品供给多样,从原料生产到食品流通全链条协同运作、高效便捷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基本形成。

——品牌影响进一步提升。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培育壮大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竞争力强、信誉度高的“赣南”品牌。

——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营销深度融合,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形成,跨界融合、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初步形成各要素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的食品产业生态圈。

三、主攻方向和培育措施

(一)巩固壮大优势产业

1.粮食加工业。发挥富华米业粮食加工能力较强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米、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米制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产品,支持米面、大余烫皮、黄元米果等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推动米面产业向精深加工和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果蔬加工业。发挥全县果蔬资源丰富、品牌效应强的优势,加快赣南脐橙、蔬菜等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脐橙鲜果、蔬菜分级包装、智能分选业,突出发展高品质水果、蔬菜等加工业。

3.富硒食品加工业。立足大余天然富硒资源禀赋,围绕打造富硒高标准示范基地和培育龙头企业,聚焦富硒水稻、富硒饼干、富硒多味花生、富硒脐橙、富硒蔬菜、富硒高山茶、富硒禽蛋等特色产业,加快富硒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富硒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做大富硒产业,做强富硒品牌。

4.饲料加工业。发挥大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饲料产业基础好、生猪养殖量大等优势,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向饲料原料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等领域延伸发展,做大做强饲料产业规模。

(二)加快提升成长产业

1.肉制品加工业。加强大余麻鸭、小龙虾等畜禽、水产等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提升南安板鸭、樟斗蒸鹅、马蹄山麻鸭等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稳步扩张东进农牧、南安板鸭、奥野板鸭等猪肉、禽类、水产加工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卤制食品、腌腊肉制品,推动熟食产品应用即食包装、小包装。

2.油茶加工业。推进“企业+农户”模式,依托江西明贡源山茶油、马蹄山菜油两家本地菜油加工企业,重点培育樟斗镇、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黄龙镇、浮江乡等乡镇油茶资源和茶油精深加工,研发生产纯压榨茶油、高油酸茶油等细分品类茶油和茶皂素、茶粕等茶油副产品,以及茶油精油、抑菌产品、化妆品、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促进茶油品类多元化,油茶加工产品多样化、高值化。

3.酒饮料制造业。大力发展黄酒、水饮品等制造,通过优品立名、文化推广、品牌创新、营销拓展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品牌引领力和文化影响力,提高天华山黄酒”“甜蜜谷”“丫山飞云泉”等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4.茶叶加工业。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绿茶、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各类精制茶,以及茶保健品、护肤品等功能型产品,打造丫山茶、云山茶等名优品牌,唱响“赣南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推进茶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全力招引风口产业

1.预制菜加工业。引导现有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畜禽屠宰和餐饮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延伸发展预制菜加工业,扶持奥野板鸭、樟斗蒸鹅加速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国内外主要菜系和地方风味,结合赣南客家地域特色和传统,重点发展即热型、即烹型、即食型、复合型预制菜系列产品。

2.方便休闲食品业。加强方便休闲食品口味、品质、包装以及便捷性研发,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鼓励南安板鸭等企业发展鸡、鸭、鹅等禽类高档休闲熟食产品,鼓励至香食品等企业积极开发冻干果蔬、代餐粉,牡丹亭食品、富华米业发展膨化谷物、能量棒等高附加值食品,积极发展健康营养、个性化焙烤食品,加快发展多味花生、烫皮、月亮巴、蜂蜜、红糖、酸枣糕、红薯干等地方特色休闲食品。

3.未来食品产业。发挥食品行业协会作用,依托食品产业园平台优势,紧盯食品组学、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精准营养、食品纳米技术、食品增材制造等食品科技,鼓励引导企业结合优势特色,研究开发植物基和新资源食品、经功能设计的纳米技术应用食品、食品与文化结合的创意食品、食品与生态相结合的绿色生态食品、药食同源食品等未来食品,孵化一批未来食品项目,引进一批成长型未来食品中小企业。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招大引强工程

1.瞄准重点区域。围绕大湾区、长三角及福建、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等重点区域,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重点企业以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突出招大引强、招精引优,深化对接现有合作伙伴挖掘招商资源,推广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实现集群式引进、链条式承接。组建食品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力争全县每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5千万以上项目2个。〔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招商责任单位〕

2.紧盯风口及重点领域。重点在预制菜、方便休闲食品、未来食品等风口领域,以及粮油、果蔬、畜禽酒、饮料加工制造等体量大、附加值高领域精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引培一批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强链”,着力引育一批食品包装、冷链物流和营销等领域头部企业补链”,引导食品加工及副产物利用向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延链”。〔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实施培优扶强工程

3.突出技改升级鼓励天华山黄酒、美怡香食品等企业引进转化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立体仓储、线上检测仪器等先进装备和质检技术,培育富华米业、奥野板鸭、百然食品等食品产业智能工厂1家、数字车间2家。推动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组织食品企业参加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4.突出扶优扶强。推动企业梯队培育,扶持食品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能级。推动中小企业做优做精,鼓励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工艺升级,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的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聚集资源要素,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县金融服务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5.突出转企升规。对产能逐渐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符合法定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引导帮助其申办食品加工许可证,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推动食品加工小作坊整合创办生产企业。对符合市场导向、成长性好、创新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培育扶持美怡香食品、至香食品、百然食品等一批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对升规入统的食品企业在财税奖励、厂房用地、参展参会、信贷融资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实施平台支撑工程

6.搭建承载平台。以龙头企业、食品产业园为依托,引导中小微食品企业入园发展,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符合食品工业要求的标准厂房,引导包装、检测、冷链物流等配套企业落户,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组织企业家参加高峰论坛,推动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提升行业竞争力。〔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7.搭建创新平台。依托赣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食品产业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等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发挥市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食品学科技术力量,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鼓励食品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围绕传统食品的方便化、功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开发创新,满足消费者对风味、营养、健康方面需求。加快果蔬加工、预制菜加工等食品装备领域制造业创新能力培育。〔责任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8.完善检测平台。推进县食品检测中心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完善以快检车、快检室为基础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检测网络,通过增资质扩项提升现有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积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检测服务。〔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

9.做强区域品牌。建立健全区域品牌运营、品牌管理、品牌应用体系,深入挖掘“南安板鸭”“牡丹亭多味花生”天华山黄酒等县域品牌独特价值,整合打造客家预制菜、酒水饮料区域品牌,培育提升区域品牌公共形象。探索区域品牌赋能产业发展模式,将区域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价值优势,形成产业发展优势。〔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工信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0.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企业品牌发展和竞争意识,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产品叫得响、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富硒产品认证,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赣出精品”申报认定。支持本地优质食品申报《赣州市名优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政府投资项目、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类项目、国有企事业单位采购项目以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公益性项目鼓励选用《赣州市名优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产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1.打造标准体系。立足保证安全、规范生产、提高质量,支持食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定,鼓励标杆企业制定高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使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推荐优秀企业参加“质量标杆”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卫健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花卉和果业发展中心、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实施生态圈打造工程

12.创新营销模式。鼓励企业加强网络营销渠道建设,拓展品牌网上知名度,促进线上线下品牌价值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零售”“设计+用户”“制造+电商”“营销+社交”等创新模式,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宅消费”模式,形成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营销体系,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拓展新的增长点。加强食品包装“颜值”和创意研发,推动食品包装向方便挑选、方便携带、方便使用发展,实现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用艺术形式讲述食品故事,打造“网红食品”。鼓励牡丹亭食品、百然食品、美怡香食品、南安板鸭等食品工业企业入驻大型连锁商超,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网络平台设立旗舰店,上架产品予以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3.完善物流配套。推进东进食品速冻技术、物流保鲜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升企业冷链运输服务能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冷链运输物流领域的应用,逐步完善集采购分销、温控仓储、检验检测、冷链运输、加工配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终端连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程温控供应链。在食品产业园建设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着力构建“全链条、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交通运输局、县供销联社、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4.培育新兴业态。推动食品工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鼓励发展食品工业旅游、制造工艺体验、产品设计创意等新业态。支持企业加强产品绿色设计,提升产品包装、生产品质与原料标准等设计能力。加快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企业培育,引导食品企业通过供应链创新、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模式加快发展,促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深入应用。〔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5.加强人才支撑。加强食品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县委党建和人才服务中心、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教科体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16.强化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帮助企业利用市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融资并优化资本结构。支持食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协商、部门协调机制,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工业倍增升级专项资金、市农业产业化提升专项资金、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作用,梳理相关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纳入扶持范围,同一事项涉及多项扶持政策的按就高不就低享受。在招大引强、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大对食品产业扶持力度。

强化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在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建设食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生产加工管理水平和能力。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附件4

大余县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面促进大余县电子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聚焦新型显示模组、智能穿戴终端、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核心制造能力,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6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取得突破。

——集群水平不断完善。围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增强产业发展效益,致力打造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聚集区。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力争新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在产业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重点布局LED显示及模组生产环节,积极引进AM-OLED、高世代TFT-LCD、液晶材料、背光源等产业链重大项目,提升大尺寸触控显示竞争力。推动晶泉光电、众能光电等企业进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围绕触控模组生产积极向关键材料和器件等上游延伸发展,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

(二)智能穿戴终端产业。面向高端领域和产业链中高端环节,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智能家电及智能家居、智能摄像头、智能音响等产品。支持欧飞电子、和锋电子、鑫发电子等电子终端生产企业,瞄准物联网设备、智能可穿戴等新型智能终端,加大应用开发丰富智能终端产品种类,培育特色终端品牌,加速壮大智能穿戴终端产业。

(三)电子元器件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电子元器件和核心零组件产业,促进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滤波器等领域向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支持昶联科技、旭光电子、兴隆电子、达能电子等元器件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我县电子元器件企业与市内企业加强融通,持续做强变压器、LED、电感器、高端电容、电源适配器等细分领域。

(四)汽车电子产业。聚焦功率芯片、智能传感器、车载影音电子等产业细分领域,重点发展以功率半导体(IGBT)、功率MOSFET、继电器等为代表的车规级零部件,车载摄像头等车载光学组件,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智能传感器产品,全液晶仪表、中控屏、抬头显示(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后排显示屏、车载语音控制系统、车载操作系统等产品,着力引进一批关键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

四、重点措施

(一)着力开展产业招商活动。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搭建平台等方式,在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电子终端、发光材料及组件等各细分领域充分利用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等交流平台,组织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相关活动,积极招引一批研发能力强,品牌度高,发展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优质企业。积极部署未来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成长型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VR等中小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招商责任单位〕

(二)着力促进重点企业发展。支持欧飞电子、鑫发电子、达能电子、超弦光电等本地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参加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加市场销售额,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和跨领域产业链横向拓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支持特色企业专注行业细分市场,围绕技术协作研发、产业链配套、市场开拓等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小巨人”企业。〔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加快推进关键岗位“设备换芯、机器换人”,实现自动化减人。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引导工业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提高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发展改革委、大余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着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赣州智研院、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江西分中心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支撑作用,大力引进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数字化转型、创新创业等方面服务,助力我县电子信息企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县工信局、县商务局〕

(五)着力促进产业循环融通。通过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等系列举措,为企业拓市场、找短板、听意见、破难题,总结产业发展经验、协调解决企业问题、研究产业发展对策,促进企业本地配套,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聚焦新型显示模组、智能穿戴终端、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引导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破市场壁垒,促进要素顺畅流动,着力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环境。〔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领导包抓、部门统筹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研究处理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动产业发展。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在企业科技研发、资质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银行、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信贷风险补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担保等方式,多举措解决电子信息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扩大交流合作。引导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赣粤对口合作机制,以项目合作为载体,促进交流合作;鼓励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各类专业展览会、博览会、技术交流会,跟踪全国前沿信息技术和应用,整合发展优势资源,不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印发大余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