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一、综 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428554万元,增长3.5%。人均GDP54380元,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2769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01336万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664449万元,增长3.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8:42.8:46.4调整为11.4:42.1:46.5。2024年非公经济增加值991837万元,增长4.0%,占GDP的比重达69.43%,比上年下降2.51个百分点。
全县财政总收入178500.3万元,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97.6万元,增长2.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6008.4万元,增长6.8%。其中教育支出70241.8万元,增长0.2%;卫生健康支出28235.7万元,增长1.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204.3万元,增长1.4%;公共安全支出13671.6万元,增长1.2%;科学技术支出13010.1万元,增长0.3%;城乡社区支出6440.5万元,增长6.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732.4万元,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417.2万元,下降13.2%;住房保障支出6810.6万元,增长6.1%。
二、农 业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5010.57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0709.57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4301亩,增长1.02%。花生面积21969亩,下降7.68%;蔬菜面积92882亩,增长0.38%;瓜果面积5494亩,增长4.85%。年末实有茶园面积833亩;果园面积62394亩,下降2.0%,其中柑橘面积51213亩,下降1.7%。花卉播种面积476.5亩,油料播种面积34549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79897吨,较上年减少13.63%,其中稻谷总产量73461吨,减少14.01%,早稻、中稻总产量分别减少0.48%、29.21%,晚稻总产量增加2.77%;玉米总产量1665吨,下降65.11%;豆类总产量857吨,下降55.93%;薯类总产量3914吨,增加22.80%。全年经济作物及其他农作物总产量中,花生4493吨,下降7.61%;甘蔗1370吨,下降3.45%;蔬菜171948吨,增长4.31%。
表1:2024年主要农作物总产量
单位:吨
指 标 |
2024年 |
2023年 |
24年比23年±% |
一、粮食作物 |
79897 |
92502 |
-13.63 |
(一)谷物 |
75126 |
87369 |
-14.01 |
1、稻谷 |
73461 |
82597 |
-14.01 |
①早稻 |
23118 |
23230 |
-0.48 |
②中稻 |
23612 |
33357 |
-29.21 |
③晚稻 |
26731 |
26010 |
2.77 |
2、玉米 |
1665 |
4772 |
-65.11 |
(二)豆类 |
857 |
1944.69 |
-55.93 |
(三)薯类(折粮) |
3914 |
3188 |
22.80 |
二、经济作物及其他农作物 |
|
|
|
1、花生 |
4493 |
4863 |
-7.61 |
2、甘蔗 |
1370 |
1419 |
-3.45 |
3、蔬菜 |
171948 |
164846 |
4.31 |
全年生猪出栏24.2万头,增长13.96%;家禽出栏547.35万只,下降9.08%。年末生猪存栏17.17万头,增长31.96%;家禽存栏114.69万只,下降40.39%。全年肉类总产量2.93万吨,增长9.16%;水产品产量1.25万吨,增长0.8%。
表2:2024年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位 |
2024年 |
2023年 |
24年比23年±% |
一、年末牛存栏 |
万头 |
0.5 |
0.76 |
-33.42 |
二、年末生猪存栏 |
万头 |
17.17 |
13.01 |
31.96 |
三、当年生猪出栏 |
万头 |
24.2 |
21.24 |
13.96 |
四、年末家禽存栏 |
万只 |
114.69 |
192.4 |
-40.39 |
五、家禽出栏 |
万只 |
547.35 |
602.01 |
-9.08 |
六、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2.93 |
2.69 |
9.16 |
七、水产总产量 |
万吨 |
1.25 |
1.24 |
0.8 |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拖拉机790台,耕整机10台,微耕机1318台,旋耕机687台,节水灌溉机械11198台,农用水泵1594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2016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56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636吨,减少0.3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95吨,农用柴油使用量1427吨。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3亿元,增长3.7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9亿元,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54.9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规上工业企业中,钨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长25.8%,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长6.7%,新能源及汽车配件产业集群总产值下降44.5%,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长28.6%,食品药品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长10.9%。
年末工业园区入园投产企业139户,实现总产值169.9亿元、同比下降12.8%,营业收入171.2亿元、下降13.9%,利润总额8.3亿元、下降33.9%,应交增值税2.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6.3亿元、下降8.7%。工业生产活动平均用工人数9783人。
2024年全社会用电总计88044.15万千瓦时,增长2.79%。全行业用电合计64813.02万千瓦时,增长1.88%,其中三次产业用电量分别为2791.47万千瓦时、47826.59万千瓦时、14194.96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3231.12万千瓦时,其中城镇居民用电8956.07万千瓦时,农村居民用电14275.05万千瓦时。
全年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111187.7万元,增长1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8个,比上年多14个,增长7.61%。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11个,增长1.83%;亿元以上项目86个,增长4.88%。施工项目数195个,其中2024年新开工项目67个。完成投资额增长5.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1.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6.9%;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民间投资下降1.5%;工业投资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投资增长34%、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下降9.9%、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长132.6%、私营企业投资增长5.7%。分行业看,农、林、牧、渔投资增长197.5%,采矿业投资增长158.1%,制造业投资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投资下降26.9%,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27.3%,房地产业投资增长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23.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3.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下降17.7%,教育投资增长246.6%,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4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下降58.6%。
表3: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增长速度(%) |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万元) |
5.7 |
其中:国有经济控股 |
-16.5 |
其中:工业 |
5.6 |
其中:基础设施 |
-11.1 |
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
- |
内资企业 |
0.8 |
国有企业 |
34 |
有限责任公司 |
-9.9 |
股份有限公司 |
132.6 |
私营企业 |
5.7 |
其他企业 |
-69.6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5 |
2、按产业分 |
- |
第一产业 |
-50.8 |
第二产业 |
5.6 |
第三产业 |
17 |
#房地产开发 |
-0.8 |
3、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
- |
(一)农、林、牧、渔业 |
197.5 |
(二)采矿业 |
158.1 |
(三)制造业 |
4.8 |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6.9 |
(五)建筑业 |
- |
(六)批发和零售业 |
30.5 |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7.3 |
(八)住宿和餐饮业 |
- |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1.9 |
(十)金融业 |
- |
(十一)房地产业 |
3.3 |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3.1 |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816 |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3.2 |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7.7 |
(十六)教育 |
246.6 |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
42.9 |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9 |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58.6 |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98万平方米,下降11.07%。
五、城乡建设
全年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304.31万元。年末县城新增绿地面积(建成区)24.4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63平方米,绿地率41.27%;城区拥有公厕100座、垃圾中转站3座,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98.54%。
全县公路总投资完成28319.74万元,其中国道建设投资596.40万元,省道建设投资3749.34万元,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3974万元。
六、国内贸易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29亿元,增长6.1%。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6.93亿元,增长24%;零售业销售额52.14亿元,增长14%;住宿业销售额1.5亿元,下降36.7%;餐饮销售额10.24亿元,增长7.5%。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全年完成14.22亿元,增长16.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519.7公里,其中国道62.234公里,省道34.897公里,县道188.346公里,乡村公路1190.916公里。年末拥有载客汽车57辆,载货汽车972辆;全年货物周转量7484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003万人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05亿元,增长22.14%。电信业务(电信、移动、联通)收入完成2.03亿元,增长1.0%。移动电话用户(电信、移动、联通)28.57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数11.12万户。
全年接待旅游观光人数801.4万人次,增长29.14%。全县旅游总收入79.65亿元,增长19.05%。
八、外向型经济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56万美元,下降59.0%。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59.5亿元,增长11.4%。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9亿元,增长28.6%;其中出口总额3.2亿元,下降10.9%。
九、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7.05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4.83亿元,同比增长12.9%。
全年有7家保险机构销售财产险,财产险收入1.63亿元,增长32.5%,全年财产险赔付支出1.06亿元。全年有8家保险机构销售人身险,人身险保费收入1.57亿元,增长7.5%,人身险赔付支出0.38亿元,下降85%。
十、教育、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共有中学16所,其中初中12所261个班级,高中4所174个班级。初中招生4063人,在校学生12050人,毕业学生4138人,专任教师829人;高中招生2443人,在校学生8177人,毕业学生2304人,专任教师651人;共有小学42所(其中完小42所)588个班级,招生2532人,在校学生19156人,毕业4127人,小学教职工1331人,其中专任教师1296人。共有幼儿园47所共222个班级,在园学生5923人,教职工881人,其中专任教师529人。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33个班级,招生10人,在校66人,教职工(专任教师)12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招生数873人,在校学生2820人,毕业生951人。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全年演出126场;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51.6千册,增长5.65%;博物馆3个,文物藏品2827件。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1个(含诊所、卫生室),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1个,皮肤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病床位数1243个。执业(助理)医师472人,卫生技术人员1280人(不含诊所、卫生室)。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96361人,下降0.54%。其中乡村人口149295人,下降0.41%;城镇人口147066人,下降0.67%。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02(女性人口为100),男性占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5.20‰,人口死亡率6.07‰;人口自然增长率-0.87‰。分年龄段看,0-17岁人数59506人,下降6.07%;18-34岁人数61050人,增长0.17%;35-59岁114435人,下降0.86%;60岁及以上61370人,增长5.36%。
表4:2024年户籍人口
指 标 |
2024年末数(人) |
比上年±% |
年末总人口(户籍) |
296361 |
-0.54 |
其中:城镇 |
147066 |
-0.67 |
乡村 |
149295 |
-0.41 |
其中:男性 |
153208 |
-0.40 |
女性 |
143153 |
-0.69 |
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 |
107.02 |
0.31个百分点 |
0-17岁 |
59506 |
-6.07 |
18-34岁 |
61050 |
0.17 |
35-59岁 |
114435 |
-0.86 |
60岁及以上 |
61370 |
5.36 |
2024年,全县常住人口261315人,其中城镇149053人,乡村112262人,城镇化率57.04%。男女性别比103.06(女性人口为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74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4元,增长6.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08:1(农村居民收入为1)缩小为2.04: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根据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50平方米、79平方米。
十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62612人,下降0.7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6627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418人,下降1.59%;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20673人,下降1.65%。
城镇低保824户,合计人数1308人,下降8.53%;农村低保4979户,合计人数10297人,下降0.58%。
十三、资源和环境
县国土面积1343.63平方公里,全县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301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54.94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5716.9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6.53%。
全县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空气良好天数365天,空气优良率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城镇噪声达标率100%。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其中“增长”“提高”或“减少”“缩小”等表述均指比上年同期(全年、年末)增长、提高或减少、缩小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财政数据来源于县财政局;农业生产数据来源于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工业数据来源于县科工局;建筑业、房地产数据来源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投资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县发展改革委;城乡建设相关数据来源于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发展中心大余分中心;交通数据来源于县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发展中心大余分中心;邮政数据来源于市反馈数据;电信业务数据来源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大余分公司和中国广电江西大余县分公司;旅游数据来源于县文广旅局;对外经济数据来源于县商务局;金融和保险数据来源于县金融服务中心;教育、文化、卫生数据分别来源于县教体局、县文广旅局、县卫生健康委;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数据来源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大余分局;人口和人民生活数据来源于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委、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赣州市调查队;资源和环境数据分别来源于县自然资源局、大余生态环境局。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完全相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