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应用领域: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生态安全格局。
一、案例概况
赣州处于江西省最南端,是赣江、东江、北江发源地,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赣州市坚持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紧扣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找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发力点,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美丽江西建设先行先试重任,推动美丽赣州建设在全省、全国有声音、有地位、有影响。
二、亮点做法
一是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根据《赣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方案(2023年)》,全市共划定生态空间总面积16816.4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2.72%,在空间上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涵养生态功能区高度吻合,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对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开展的9类有限人为活动,严格执行报批程序。不断加强自然生态屏障的系统保护,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生态安全根基。
(赣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空间分布图)
二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激发美丽中国建设内生动力。赣州市差异化精准提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等环境治理要求,为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促进循环。如赣州市南康区的家具产业,被誉为“中国实木家具之都”,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年产值超2700亿元。南康区家具企业最高峰时期数量近万家,遍布于南康区各乡镇,因缺乏科学布局规划,“低小散乱”问题突出。为此,赣州市精准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有针对性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分类施策治理“低小散乱”突出环境问题。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数智化转型赋能、“油改水”技术革命等做法,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激活美丽中国建设的“毛细血管”。
(南康家具制造企业智能生产车间)
三是强化政策协同,形成美丽中国建设合力。赣州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协同,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列入美丽赣州建设“1+1+N”政策实施体系(即到2035年的规划纲要、到2025年的实施方案和每年工作方案)。2025年以来,赣州市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进一步统筹落实好生态环境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相关要求,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部门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夯实美丽中国建设制度基础,加快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格局。
三、应用成效
赣州市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在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上奋勇争先。生态质量指数(EQI)始终保持全省最优,荣获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阳明湖、寻乌水先后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省仅两个,均在赣州),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为全省数量最多。
(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赣州阳明湖)
四、案例启示
一方面,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从单要素分区管理向多要素综合分区管理迭代升级,这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已然成为一项支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空间底盘性制度,也是美丽中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要强化生态环境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厚植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底色。
编辑:李锦钰
编审:申高林
监制:王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