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大余县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实施,县林业局起草了《大余县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油茶营造、油茶抚育、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等内容,现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并于2025年3月14日前盖章反馈至县林业局,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请于2025年3月14日前,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1.通过邮箱dyxlyjyczb@163.com。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寄至:大余县南安镇白石寺1号县林业局四楼油茶工作专班(邮政编码341500),并在信封上注“《大余县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字样。
大余县林业局
2025年2月14日
大余县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印发赣州市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25〕6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一产强链、二产补链、三产延链”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油茶资源潜力,完善油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油茶管理和加工水平,推动“一二三产”有效融合,构建“种质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高效化”的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促进林农丰产增收。
二、工作任务
1、资源培育项目。项目总规模2.0967万亩(包括营造林面积0.9614万亩,营造林项目外水肥一体化设施面积1.1353万亩)。实施营造林面积0.9614万亩(包括高标准油茶林新造面积0.7513万亩、低产油茶林抚育改造面积0.2101万亩);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面积1.1353万亩(其中营造林项目配备水肥一体化面积0.6210万亩,营造林项目外水肥一体化设施面积0.5143万亩),配套建设管护用房、生产道路、作业便道、电力等基础设施。
2、收储加工项目。2024—2028年,完成改造提升油茶加工小作坊3个,新建加工企业1个,支持油茶重点加工企业开发油茶副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
3、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应用项目。推广应用一批油茶示范成果,打造良种良法示范基地2个,开展油茶综合技术培训班等科技推广服务活动,建设成效监测点4个,其中新造监测点2个、抚育监测点1个、水肥一体化实施监测点1个。
4、品牌宣传及市场营销项目。开展本土茶油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活动,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营销,与高端商超、酒店、餐厅合作推广,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宽本土茶油销售范围并覆盖至一、二线城市。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林业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科工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国网赣州市大余县供电公司和有关乡镇政府等县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大余县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凝聚工作合力,各乡(镇)要落实奖补项目建设主体责任,统筹推进本乡镇奖补项目任务建设,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要摸清辖区油茶林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奖补项目政策宣传,按照“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先易后难”的原则,引导农户开展油茶新造和低产林改造。
3、加大政策扶持。奖补项目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省市配套项目资金、县级财政配套以及社会资本投入。对符合《中央财政油茶示范奖补项目建设内容与技术方案》要求的油茶新造林补助1500元/亩,抚育改造补助1000元/亩,水肥一体化设施补助2000元/亩。同时对使用3年生容器大苗种植的,县财政配套苗木补助200元/亩,并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充分利用衔接资金扩大新造油茶种植规模。
4、加强用地保障。各乡(镇)要深入摸排本乡镇宜林地资源,对照奖补项目用地要求,建立用地储备库,并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审核地类情况,确保用地符合自然保护地和“三区三线”等管控要求,且不与已列入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地块重叠。对纳入项目建设储备库的地块,由县级林业、自然资源、水利部门会同所在乡(镇)联合优先开展山地林果开发联审联办,对纳入项目建设范围的油茶林道路、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优先审批,对涉及林木采伐的,优先保障采伐指标并优先办理采伐审批手续。发挥林权流转服务平台作用,鼓励引导油茶林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5、强化科技支撑。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省林科院、市林科所等科研力量,组织开展油茶高效栽培和油茶辅助授粉等课题研究,大力推广关键实用技术。支持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优化生产技术工艺,加强产品研发,提高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丰富油茶产品,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完善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落地上图和数据监测采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6、创新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组织实施模式,按照集中实施的原则,统一编制作业设计或建设方案,科学采取招投标、委托实施等方式落实建设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国有林场、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推进壮大集体资产,支持企业、大户、合作社充分参与,构建实施主体多元、经营管理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运用“林地入股、保底分红”“统一实施、分户经营”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提升油茶林经营管护效率。
7、加强项目监管。县林业局、项目业主单位以及项目监理要督促施工方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县林业局和项目业主单位要不定期抽查检查建设进度及施工质量,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建立财政、林业、审计等联合监管机制,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开展建设成效监测,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加强阶段性检查与监督,落实绩效评价。将项目实施情况纳入森林资源状况及林长制落实目标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