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赣州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在食品生产领域全面推行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加快推动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实现信用信息数据化、分级模型专业化、风险管理智慧化、协同联动系统化的“四化”转变,以数据归集、科学分类、精准监管、风险预警、联合惩戒“五步”走出了“信用监管+食品生产安全”新路子。
1.数据归集
绘制企业信用“全景图”
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江西),构建起食品生产企业行政审批、抽检监测、行政处罚等多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行政检查数据定期导入的工作机制,破除数据壁垒;按照“应归尽归”原则,进一步补充归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荣誉、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地方特色信息。市、县两级密切协作,确保企业信用信息全面录入、“应公尽公”,推进全市658家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实现100%,为全面掌握企业信用状况、评定风险等级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2.科学分类
设置信用风险“量化表”
依据归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建立“通用+专业”的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级“赣州模型”。新模型涵盖企业生产食品类别静态风险因素,将食品生产许可32个类别细化为104个具体品种的量化评判;调整优化动态风险因素变为生产规模、销售情况、检查结果、抽检监测、行政处罚、责任约谈、人员变动等6个项目12个子项,标准明确、客观公平、便于操作,消除个体监管能力水平差异对评判结果造成的影响;有机融入“企业通用信用风险”作为分级管理的重要指标,达到间接与直接风险因素的量化平衡。实践发现,新模型指标虽然增加,评判操作却更加简化,对存在经济问题、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画像更加“生动传神”。
3.差异监管
严防重点区域“风险点”
将信用风险等级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日常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实施差异化监管。对A、B级企业适当降低监督检查频次,优先实施容错免责;对高风险的D级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增加抽查比例,每年至少监督检查4次。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的差异化监管,将有限的监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区域,实现了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了问题发现的及时性、精准性。
4.靶向监测
按紧食品安全“警报器”
建立了月度监测的信用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对新产生的企业信用信息汇聚整合,精准识别两批次及以上抽检不合格、受到两次及以上行政处罚等情形的食品生产企业,并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信用风险分级实施2个月以来预警处理5起,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开展监督检查,并督促企业立即开展食品安全自查,针对预警风险全面排查,并由市市场监管局跟踪实施飞行检查,进一步压实责任,将问题食品“扼杀在摇篮中”。
5.联合惩戒
弹好信用监管“合奏曲”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协同办案、联合惩戒机制,将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等级、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经营异常等信息与公安、海关、农业农村局、卫健等部门共享,在对企业表彰评优、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中合理运用。对存在失信行为、高风险企业取消评优资格,适当增加双随机抽查比例,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环境,震慑生产主体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倒逼企业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识,规范生产加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