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我镇紧扣作示范、勇争先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为重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基本情况
全镇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7.3万人,小组265个,截至目前,全镇共有脱贫户2024户6851人,“三类人员”173户670人(边缘易致贫户63户240人,脱贫不稳定户34户14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6户286人),已消除致贫风险65户243人,未消除致贫风险108户427人。
其中:
2019年纳入边缘易致贫户30户108人,脱贫不稳定户6户2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5人;37户135人均已消除致贫风险。
2020年纳入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脱贫不稳定户2户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1人;3户10人已消除致贫风险,1户1人未消除致贫风险。
2021年纳入边缘易致贫户3户15人,脱贫不稳定户5户1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6户53人;11户33人已消除致贫风险,13户51人未消除致贫风险。
2022年纳入边缘易致贫户29户115人,脱贫不稳定户21户9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8户227人(2022年共计纳入108户440人);14户65人已消除致贫风险,94户375人未消除致贫风险。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责任落实
1.压实主体责任。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清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行业部门工作职责清单》文件精神,成立新城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坚持“党委会每周一调度”工作机制,高站位常态化开展工作调度,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第一位来抓,压实各级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2.压实驻村帮扶责任。坚持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向省、市、县重点帮扶村选派第一书记9名,派驻驻村工作队员27名,向一般村选派了乡村振兴工作组,由党政副职任工作组组长,由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为成员,加强指导调度,同时加强驻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要求吃住在村,提高业务能力,推动工作落实。
3.压实结对帮扶责任。继续做好在脱贫攻坚过渡期内的结对帮扶工作,全镇帮扶干部659个(其中:县挂点、对口帮扶单位帮扶干部501个,镇村帮扶干部158个);落实好第一季度“四个一”(即开展一次遍访、开好一次户主会、解决一批实际困难、抓好一次整改)工作要求,开展大走访、大排查行动,做到遍访全覆盖,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确保群众真正受益。
(二)紧盯重点环节,狠抓政策落实
1.住房安全方面。持续对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住房安全进行动态监测,对发现的住房安全隐患问题及时通过修缮加固、拆除、劝离等工程措施或管控措施进行处理,实施危房改造3户,京州村、鱼仙村、水西村各1户,加强对30年以上房龄有人居住住房的监测,截至目前全镇共监测此类住房100栋。
2.饮水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农饮工程的管护,除第二自来水厂覆盖的16个村外,加强全镇10个农村集中供水的管护,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人”管护要求,不定期对全镇农村集中供水开展巡查和管护。二是提升农村供水服务质量,印发了一万余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明白卡发放至各用水户手中,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水管员的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用水问题。三是强化饮水安全监测,加强枯水期的供水情况摸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因旱季影响导致缺水的问题,立即安排消防车辆应急供水,今年我镇未发生一起停水断水现象,同时加强水质检测,检测水质32份,确保水质安全。
3.健康帮扶方面。一是统筹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政策,为监测对象、低收入等重点人群代缴医保,2022年全年代缴医保2354人,代缴75.33万元,鼓励动员一般脱贫户主动缴纳医保,确保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参保率100%。二是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重点随访“四类慢性病”患者,建立随访台账,实施健康动态管理,截止10月底,脱贫户和“三类人员”已签约2074户7202人,其中重点人群968户2227人,全部百分之百履约,已办理慢病审批认定1603人,并落实家庭医生每季度上门服务一次;三是规范产权卫生村卫生室管理,严格对照“七有八规范”要求规范村卫生室设置,采用巡诊、派驻等方式确保全镇22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均配备合格医生,能按公示执业时间坐诊或巡诊到位,有效解决村民看病难等问题。
4.教育帮扶方面。为确保贫困家庭就读学生应助尽助,我镇有序推进教育资助工作,目前我镇已完成了县内在读学生201年秋季及2022年春季教育资助工作,其中脱贫户中2941人次享受了教育补助,涉及金额189.84万元,“三类人员”监测对象中159人次享受了教育补助,涉及金额9.16万元,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同时开展对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就读中专、大专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雨露计划摸排及补助,其中脱贫户中519人次享受了补助,涉及金额77.85万元,“三类人员”监测对象中15人次享受了补助,涉及金额2.26万元。同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截至目前,我镇不存在因贫辍学、因厌辍学等现象。
(三)突出工作重心,狠抓工作落实
1.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一是持续动态监测,坚持“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反馈核查、干部定期回访”监测模式及“自上而下”筛选与“自下而上”申报相结合机制,确保“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应纳尽纳,截至目前,我镇共有“三类人员”173户670人(边缘易致贫户63户240人,脱贫不稳定户34户14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6户286人),已消除致贫风险65户243人,未消除致贫风险108户427人。二是分类开展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173户三类人员均由镇党政领导、年轻后备干部、挂点单位帮扶干部等共计108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落实兜底、健康、教育、就业等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三是稳定消除风险,对通过帮扶消除致贫主因且收入稳定6个月以上的监测对象,按程序退出,并在国家监测系统中标注风险消除,同时加强风险消除人员的动态管理,建立一户一档,确保风险稳定消除,截至目前,已稳定消除致贫风险65户243人。
2.强化产业帮扶。各村结合村情实际,围绕蔬菜、花生、水稻、脐橙、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选择符合本村发展条件的产业,每个行政村均已建设1个以上有一定规模的、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扶贫产业,目前全镇产业基地有40个,带动脱贫户600余户。积极鼓励脱贫户、监测户自主发展产业,落实产业奖补265.3万元。大力宣传落实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政策,发放贴息贷款帮助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发展产业,截至目前,全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314人1472.56万元,其中今年新增66人324.76万元。
3.强化就业帮扶。每月常态化开展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监测,通过开展春季就业招聘会,定期推送招聘信息、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引导帮助农户就业。一是组织春季招聘会,共33家企业参会,提供1148个工作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95余人;二是组织召开技能培训,制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召开技能培训会4次,培训农户150余人次;三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473个(其中乡村振兴专岗285人,村级光伏开发98人,护林员68人,县开发农家书屋管理员22人),并加强公益性岗位的考核管理,杜绝“挂岗取酬、人岗不一致”等情况;四是积极培育帮扶车间,今年我镇共培育帮扶车间12家,带动务工566人,其中脱贫户91人;五是落实就业奖补政策,落实交通补贴共计1286人,奖励资金57万元,确保脱贫农户及监测对象稳定增收。
4.强化创业帮扶。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落实创业补贴政策,2022年,我镇共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41名,落实一次性创业奖补6人,奖励资金3万元,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5.强化兜底帮扶。一是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截止10月全镇农村低保1039户2140人,其中脱贫户共756户1549人,三类人员共116户305,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76人。二是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2022年1月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均提标至80元/人/月。截至目前全镇发放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14人次,发放金额1.696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84人次,发放金额4.712 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539人次,发放金额8.656万元。为1名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残疾人发放照护和托养补贴600元。三是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向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 134.38万元,其中向农村低保对象 2287人发放91.0660万元;向农村分散特困73人发放5.7万元;向 2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21.96万元;向13名散居孤儿发放15.6万元。
6.强化易地搬迁后扶。我镇易地扶贫搬迁共45户149人,其中,集中安置38户135人(含龙泉山水1户4人、江临天下4户7人、金瑞华庭1户3人),分散安置7户14人(店孜里3户、东乾、合江、水西、莲塘)。新城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安置脱贫户34户121人,其中监测对象有4户16人,已稳定消除风险1户3人。一是优化完善“点长制”,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严超军担任“点长”,常态化调度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就业产业帮扶、安置点社区管理、各类风险防控和各类政策落实等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安排了一名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加强日常对接,安置点设置了公益性岗位6名进行日常管理,其中设专职社区管理员1名,召开户主会、感恩教育等活动10余次,创建文明和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三是强化后续帮扶,通过微信群发布就业招聘信息、楼道粘贴就业招聘广告、介绍脱贫户参加就业招聘会等方式,分类指导脱贫户推荐就业,引导有较强劳动能力的脱贫户,通过就业平台推荐到本县内工业园或外出务工获取收入,对于自主发展产业的脱贫户,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安置点引进一个帮扶车间,共吸纳10人参与工作,其中7人为安置点贫困户,确保搬迁户住得稳、能致富。
7.强化项目资产管理。一方面是做好衔接资金项目的实施,2022年我镇批复实施衔接资金项目28个,批复资金1099.17万元,已开工28个,已完工27个项目,已完成18个项目资金拨付,共计653.495万元。另一方面是加强扶贫资产的管护,截至目前,全镇登记帮扶项目680个,其中到户类资产52个、公益性资产601个、经营性资产27个,对公益性资产安排一名公益性岗位及一名村级管护人员双向管护,对经营性资产由村委和经营主体共同管护,同时制定分配方案,督促收益及时分配到位。
8.加强干部培训。一是做到培训对象全覆盖。对全镇机关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工作队员、村级信息员和帮扶干部开展业务轮训和业务辅导,累计开展专题培训6次。二是做到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网络学习、理论测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确保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学习成效显著提高。
9.统筹应对疫情灾情影响。组织全县各乡镇、各帮扶单位学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30条措施》,做到“四个保”。一是保生产。组织指导队开展种植大户帮扶行动,对辖区粮食、脐橙、蔬菜等种植大户开展防旱抗旱帮扶工作。二是保饮水。及时分析研判旱情发展态势,做到早预判、早谋划、早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因旱季影响导致缺水的问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旱情损失。三是保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473个,培育帮扶车间12家,吸纳富余劳动力,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做好脱贫人口的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四是保增收。实行监测对象收入监测管理,针对脱贫户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帮扶,确保实现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我镇农民收入增速。
三、特色亮点
(一)建强基层堡垒。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职责,镇党委常态化研究部署、分管领导每周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庾岭先锋之“担当作为好干部”刘开平事迹为典范,不断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汇聚乡贤力量。全面实施“一村一馆(乡贤馆)”建设,着力打造店孜里、王屋岭村等精品乡贤馆,其中店孜里村还成立了乡贤创业示范基地,为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万元,解决村民就业100余人。
(三)实施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微心愿”千元工程,按照“村委会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的筹资方式,集中解决一批如清理水渠、硬化道路、村主干道照明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感。截至目前,各党支部已认领并完成218个“微心愿·千元工程”。
(四)紧盯住房安全。以住房安全为切入点,每月进行低收入人群房屋安全动态监测,实施危房改造3户,大力拆除危旧土坯房,累计拆除危旧土坯房达10.5万平米。
(五)加强督促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域“奋战三季度 工作大提升”行动,组织各村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大排查、大整改,同时成立5个督导组开展交叉督导,回查整改成效。第一阶段督导问题整改,实地上户走访、核查重点人员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住房保障、饮水安全等情况,第二阶段督导软件资料,通过查阅村级台账资料、访谈等方式查缺补漏,检验整改成效。全镇督导排查问题128个并已立行立改,有效推动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压实责任,汇聚工作合力抓落实
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摒弃消极厌战思想、杜绝糊弄应付心理、防止上热下冷现象,严格落实“月调度”“周调度”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统筹兼顾抓部署、促落实,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抓好“主责主业”,压实镇村干部及帮扶干部责任,强化驻村干部培训,提升帮扶干部的帮扶能力,确保思想上不松劲、不懈怠,行动上不推诿不停滞,做到方向不偏、靶心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二)进一步细化措施,聚焦重点难点抓落实
一是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抓牢监测、帮扶、退出三大环节,强化“三线预警”,进一步拓展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走访排查、大数据平台数据比对等监测方式,确保应纳尽纳。强化精准帮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因户因人施策,推进分类帮扶。严把退出标准,持续跟踪收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变动状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稳定消除致贫风险。二是切实加强帮扶措施。用好产业、就业、农村低保、小额信贷、医疗保险、教育资助、防贫保险等帮扶举措,推动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加强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的住房动态监测,持续跟进农饮工程管理,系统性解决存在的季节性、工程性缺水以及水质不稳定问题;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送教上门等服务,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做好新增三类人员慢性办理及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保障、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综合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大力推进“三业”提升。加强脱贫人口及三类人员的就业监测,做好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供需对接,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确保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务工。持续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注重产业质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三)进一步强化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
切实做好省、市暗访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扎实做好问题排查整改,举一反三,全面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各村能顺利通过验收,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的清查管护,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不了的及时上报处置,规范资金项目管理,按时保质完成衔接资金建设项目,督促衔接资金项目按照相关要求加快实施进度,确保2022年财政衔接资金建设项目如期完工,资金拨付达时序进度要求,同时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切入口,认真谋划好2023年的衔接资金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