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县百乡”创建】新城镇水南村:坚持用好“三个平台” ,激活政务便民服务一池春水
新城镇水南村位于章江河南岸,名字取之于“在水之南”。全村以李姓为主,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亩,林地面积19000亩,共有8个村民小组,560户村民2411人。近年来水南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西省文明村镇、全省农村先进村落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等荣誉。
自启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十县百乡”建设以来,新城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365体育投注,365体育备用网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公开和服务体验,积极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向村级延伸,立足水南村村情实际,坚持用好“三个平台”,激活政务便民服务一池春水。
用好“村务公开平台”
打通基层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

结合上级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定面向村居的基层政务公开服务事项共七大类61条标准目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阵地建设、优化便民服务,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向村级延伸。
创新基层政务公开形式,采取“线上+线下”“图文+视频”的方式,通过“三务公开栏”、政务公开体验区、有线电视、村务公开微信群、广播、公众号、大喇叭、横幅标语等,主动公开村民关心的重点事项,重点公开惠农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乡村振兴、村级财务等方面内容,将村务信息延伸到户、推送到端,让群众办事看得明明白白,真正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同时,畅通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反馈和评价监督渠道,加强与群众的双向互动,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提高公开效率,打通基层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
用好“志愿服务平台”
实现村民办事服务“最多跑一次”

以水南时间银行为抓手,推行“七积(积美、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学)+志愿服务”,确定积分换时间、时间换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打造一支“亲切交谈、走出柜台、全程帮代、一站到家”的便民志愿服务队伍,对无法到办理现场或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引导村民到村级便民服务站柜台机办理业务,让想办事的群众“明白去哪办”,让来办事的群众“知道怎么办”。
截至目前,水南时间银行共有志愿者42人,全村储户有667户,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次达1000多人次,有效地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推进群众办事服务“最多跑一次”,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乡村治理氛围。
用好“村规民约平台”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最美新城村”
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水南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支部引领、党群合力、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先后成立9了个村民理事会,通过全方位发动、全覆盖调查、全过程参与、全领域监管,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宅改工作全过程。







将水南中心祠堂改成读书房、村史馆、村民议事厅等,常态化开展“五美”女性评选、传承孝道好家风宣讲、赣南新妇女清洁家庭评选等活动,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制定村规民约、红白事标准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的各项事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在信息公开栏、村务公开群等政务公开区公开后由全体村民监督实施。
以村民小组屋场为主阵地,持续开展屋场会、户主会、乡贤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实事,今年以来,水南村共计召开30余场“屋场户主会”宣讲政策、凝聚民心,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办”,不断提高村民参事议事的积极性、参与度,让“村规民约平台”有效发挥自治作用,引领乡村治理出实效见真章,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奋力打造“最美新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