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城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下,新城镇按照县委“156”工作思路,聚焦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大余次中心发展战略,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定不移推进新城镇新时代新篇章,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乡村振兴全面提质增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纳入动态监测对象72户301人,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789.96万元,其中实施衔接资金项目21个893.17万元,申报产业补助169.88万元,发放教育补助127.15万元,发放交通补贴54.18万元,发放低保金545.58万元,今年以来已消除致贫主因54户196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持续推进3000亩康万家稻虾养殖基地等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5.01万亩,其中早稻面积2万亩、中稻1.71万亩、晚稻1.3万亩。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镇23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为424.9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54万元。
(二)改革惠民成效凸显。全镇成立宅改理事会254个,认定宅基地资格权5408户,其中已行使资格权3946户;自愿有偿退出2654.73平方米,无偿退出13418平方米,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23055平方米。加强建房风貌管控,规范建房行为,审批宅基地180宗。全力推动承接104项县级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94项省级经济事务管理权限,搭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9500多件,日均办件100多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优化村(社区)“12345”热线便民服务站工作队伍,提升帮办代办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一门式”“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双一号”工程,坚持“项目为王”开展全民招商行动,充分发掘乡贤资源,上半年带回有效招商信息28条,外出考察6次,邀请客商来余考察8次,正在洽谈项目4个,引进一个外汇投资500万美元、总投资8.2亿元,年处理8000吨钨锡矿项目。
(三)城乡面貌改善,基础设施更完备。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提升实现“十个无”工作,上半年累计拆除“空心房”、“破败附属房”、“破败低矮房”、“违章搭挂”等109323.55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7233.9米,拆除面积居全县第一。水南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有序推进水西、灌湖、鱼仙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暨“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完成全镇范围内1183栋经营性自建房排查工作,排查非经营性自建房2190栋,实施危房改造3户,整治老人住老房130余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老街危旧房拆除3栋300平方米,恒丰街、小康大道沥青路面铺设完毕,筹集资金550万元的新城中学周边路网已接近完工。
(四)社会面安全稳定态势良好。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上半年,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17起,成功调处108起。深入开展“心桥”行动,上半年,全镇共受理上级转办件35件,有效化解32件,化解成功率达91.4%。全力以赴化解重点信访案件,集中治理重复访、信访积案4件,已化解3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镇共排查省外返余人员12196人,督促重点场所申领赣通码场所码98个,累计接种疫苗18366剂次,阶段性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顺利完成。新城高速路口便民核酸采样点累计完成核酸采样6.6万余人次,坚决守住了进入大余的东大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等违法行为,劝返滞留缅北人员1名,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溺水等工作,全镇社会保持总体和谐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对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发展不足、体量不大、质效不高、总体滞后的状况仍然存在;对照营商环境标准,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对照群众美好生活期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对照作风建设要求,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着思想僵化、担当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作风不实、推动落实不力等等。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落实“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重要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线,加快建设“五个基地”,实现“六个主要目标”,奋力打造经济实力更强劲、产业结构更优化、生态环境更和谐、文化事业更繁荣、城乡环境更美丽的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大余次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快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三类”人员监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强化“两业”后续扶持,支持和鼓励脱贫劳动力创业,促进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持续抓好推进水西、灌湖、鱼仙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二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压紧压实粮食生产主体责任,重点做好中稻田间管理、晚稻抢种、粮食收储等工作,合理划分全镇粮食种植产区,为落实来年粮食保种增量打下坚实基础。落实抗大旱、防高温、保秋收措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持续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持续抓好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三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全面提升圩镇建设水平,高标准建设美丽乡镇。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整治农村超高超大房、占用耕地建房、未批先建、“赤膊房”等问题,加强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四是加快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践行“两山”理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常态化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禁止肥水养鱼,加强限定可采区采砂管理。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水源地保护,积极配合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五是强化乡村治理能力。健全“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贤馆建设,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巩固绿色殡葬改革成果。广泛开展村村一台戏、“敬老节”、乡村奖教奖学等活动,以良好的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
(二)加快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加快东门口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滨江公园、塘背上大桥牵引工程、新城第二小学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文体中心、农民休闲广场完善升级,完成新城中学周边路网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周屋红五军军部旧址”“赖文泰、李绍炳纪念地”“张赤男牺牲地”等红色教育基地体系。
(三)加快“两项”改革纵深发展进程。一是稳慎推进宅改试点工作。聚焦“治乱象、保权益、严监管、强服务、促振兴”的工作目标,以“一会两图三抓手”为纲,深入探索,稳慎推进宅改试点工作。持续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持续做好建房风貌管控,规范建房行为;多渠道多方式探索宅基地退出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继续做好下放权限的承接培训工作,促进全镇发展所需要的县级管理权限承接到位、运行顺畅并发挥提高政府效能、降低运行成本、方便群众办事。加快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实际、高效迅捷的综合执法机制,加速推动政府行政职能向服务型转变。以“一级财政”改革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新城镇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新城工业园提质、繁荣。坚持全员招商理念,着力打造乡贤返乡创业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加速产业集群构建。
(四)加快民生品质提升行动。一是加快民生实事落实,深入推进“尊崇工作法”,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相对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规范管理农家书屋,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加强校园周边安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全力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落实应保尽保政策要求,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体系,坚决兜住民生底线。二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妥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统筹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强化社会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化解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加大滞留缅北窝点人员劝返逼投力度,防止回流人员再次出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城,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三是坚决兜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攻坚战,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燃气安全、自建房、建筑施工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度推进国务院15条、省50条、市80条、县105条落地见效,有效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统筹做好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等工作,抓实抓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四是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五)全面抓实党的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部署上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成果,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做到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让政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加强作风建设。深入“五型”政府建设,全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精准施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新城社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扬帆起航正当时,踔厉奋进再出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实力、美丽、幸福、活力新城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