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城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2024年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我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建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理论学习有深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截至目前召开党委会40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13次,开展宣传宣讲20场次、“书记讲党课”4次、青年干部大讲堂4次,以上率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党建引领有高度。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扎实推进“书记领航”项目,提升“三抓一增”能力,促进乡村治理效能提质增效,两级书记共领题34个。截至目前已发展党员20名,表彰“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8名,“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42名。开展“薪火相传·青蓝以承”师徒结对帮带活动,15名党政领导帮带培养65名青年干部。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明确办文办会办事流程,控制办公成本,2023年较2021年办公费用下降39.5%、公务接待费用下降18.9%。全力盘活资源,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10月底,全镇23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728.56万元。三是从严治党有力度。聚焦行政执法、农村“三资”等领域,高站位、硬措施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目前共自查问题137个,完成整改情况136个,移送问题线索22条,建章立制数12个,为民办实事70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常抓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开展集体廉政谈话2次,开展培训10期,筑牢自律防线,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二)综合实力稳中向好,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坚持抓产业、稳三农。全面推行农业“大托管”服务模式,促成大余县富华农机专业合作社落地,建成我县首家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提供种粮全过程服务,发展双季稻种植,落实早稻19054.7亩、中稻14015.4亩、晚稻20116.3亩,油菜3142.5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持续发展“赣南早虾双季稻”共计5156亩。有序发放耕地地力保护、稻谷、粮食生产奖补等各类涉农补贴722万元。二是坚持抓项目、增动能。聚焦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增动能,持续推动新城镇粮食产业加工基地、王屋岭村农产品加工基地等29个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完工12个,文体中心主体建设已完工。进一步优化调整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库,共安排项目24个1127.9万元。继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中央、省、市水利相关资金项目6个,总投资222万元,28座病险山塘列入整治加固计划。三是坚持抓振兴、固成果。聚焦“两不愁四保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排查工作,截至11月,全镇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2213户7546人,新增“三类人员”146户538人,消除风险105户443人。申报产业奖补2363户275.2万元,其中包括“两类重点人群”28户4.9万元。申报教育补助3574人次164.28万元,交通补贴1386人61.1万元,雨露计划366人55万元。聚焦六个方面和八类重点人群,开展防返贫监测大排查,共排查农户17075户。
(三)改革发展统筹推进,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一是深化重点改革。严格落实农村建房监管“五到场、一公示”职责,规范建房秩序,累计巡查900余人次,制止未批先建行为3起。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强化耕地保护,截至目前,下发图斑894宗,甄别剔除类169宗,整治类图斑725宗,需整治图斑中非拆除类302宗,已全部按要求补办手续,实行有偿使用,拆除类423宗,已拆除411宗,已全部通过省级验收。二是严守生态底线。全面落实美丽赣州(大余)建设行动,紧盯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一企一策”、疏堵结合,全力摸排整治辖区机制砂厂、“散乱污”企业等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累计整改涉及环保信访件及反馈问题25个,开展28次“零点行动”,下发整改通知书95份,行政处罚13起,清退9家家具厂,年初以来全镇。深化“林长制”“河长制”建设,镇村两级累计巡林20700次、巡河达标率100%,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目前已完成春季造林1070亩、油茶新造林563.6亩,不断巩固新城生态文明。三是加强环境整治。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狠抓乱象整治,紧盯重点难点环境问题,全域开展整治提升。今年累计开展环境大整治50余次,整治杂草、垃圾堆、黑臭水体、广告牌(栏)共2750余处,整治规范集镇市场280余处。
(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层治理不断优化。一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突出问题,1-10月,全镇共受理上级转办件50件,有效化解45件。充分发挥网格员、志愿者、村辅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抓好重点人群管理、反诈、禁毒、扫黑除恶、铁路护路等工作。二是持续加强基层治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防“民转刑”风险,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压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形成三级联动调处,促进纠纷就地化解,1-10月,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62件,化解144件。持续巩固校园周边安全,扎实做好防溺水、控辍保学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老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统筹做好统战、民族、宗教、残联等各项工作。三是坚决抓牢安全生产。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至关重要位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健全企业生产巡查制度,每周至少排查2次辖区内企业安全、环保、用地等情况,截至目前已排查136家企业。不定期联合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检查各类场所、企业983余家,消除隐患50余处,拆除广告牌、防盗网、铁栅栏等1506个5719平米。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等安全问题,新增14处集中充电设施168个充电口。开展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提升配套设施,铺设减速带11条、护栏200余米。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严查违规野外用火行为30余起。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是惠民生。兜牢民生底线,扎实开展就业、低保、救助等工作。截至11月,新增低保、特困共106户173人,动态调整低保对象84户95人,整户取消低保对象83户119人,发放低保、特困、社会救助等各类资金补贴24615人次1253万余元。持续做好“两保”征缴代缴工作,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目前医保、社保完成缴费50048人、19137人。二是稳就业。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全年共发放各类就业补贴66.75万元,惠及8家企业1388名劳动者,培育帮扶车间13家,吸纳脱贫户劳动力118个,安置公益性岗位337人,举办招聘会2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期。结合每季度“四百”活动,召开户主会、政策宣讲会等690余场,先后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三是办实事。发挥乡贤作用,全力促成新城首届商会成立,助力全镇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召开乡贤座谈会25场,举办乡贤讲堂1期,动员社会各界教育捐款50.47万元,奖教奖学240人次22.73万元。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进新城镇敬老院建成落地,广泛开展“三八”“六一”、端午中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持续办好第二届“龙虾节”“村BA”等民间盛会,激活乡镇“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