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余县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紧盯改革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余快办”营商环境品牌。
“组团式”惠企服务赋能增效
“县政府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校企、院企合作交流,带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创造平台,同时推行“一对一”精准涉企服务,及时帮助我们化解燃眉之急,让我们能安心生产。”在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江西东腾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金辉作为企业代表有感而发。
增强要素保障助力企业提能减负。今年8月,江西省天然气管网赣州南支线大余1#阀室实现开口通气,大余县成为全市首个拥有2个管道气源点的县级行政区,企业用气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创新接水报装机制,推出零资料、零审批、零跑腿、零费用“四零”服务,将全过程时间控制在0.5个工作日,今年已惠及企业7家,节省企业安装资金14余万元。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全县建成就业之家34家,累计为县内160余家企业、130余家个体户发布岗位信息7500余条,举办招聘会8场,解决用工需求1100余人。
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今年7月,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钨新材料及应用分中心正式揭牌运行,将为钨及有色金属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服务。同时,该县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引进中试项目4个,其中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周智勇团队的“创新一步法”提锂已就地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江西格润新材参与的“退役三元锂电池高值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截至目前,大余县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3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市级27个。
多元化解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高效调处企业民事纠纷,大余县在县工业园区设立涉企纠纷调处中心,先后打造“法院+商会”“法院+工会+仲裁”等涉企纠纷调处品牌。《赣州市大余县探索企业维权服务新模式》在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2024年第7期刊登。创新推行“破证融合”新模式,通过公证的形式赋予和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让债权人吃上“定心丸”,大余县某矿业公司等四家企业合并破产重整案作为江西省唯一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并入选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该模式对存在风险隐患大的企业破产案件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已在赣州市全面推广。
“下沉式”办证服务惠民便民
“以前办证要到镇里,现在在村里就能办好,真是太方便了。”9月12日,在大余县南安镇新华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王润华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不动产权证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建立村级不动产登记代办服务制度。在全市率先探索不动产登记服务“办证不出村”改革,破解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路途远、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出台《大余县不动产登记服务“办证不出村”工作方案》,依托“赣州市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业务受理等方式,实现村级受理-县级审核-村级发证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村级服务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立村级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将不动产登记服务纳入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在村便民服务中心配置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相关设备,通过签订保密责任状,接通不动产登记服务内网,开通村级受理人员账号,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更正登记、变更登记等事项可实现60分钟快速办结。
建立村级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机制。推动税务、住建、自然资源等14个部门数据共享,做到房屋交易、税收和不动产等数据系统内部集成。村民出示的“赣通码”,可直接调取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等电子证照,实现了村级不动产登记业务对身份证明类材料的精简,关键信息实现部分业务信息自动关联匹配,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点单式”增值服务援企助企
今年以来,大余县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打造一站集成的“企业之家”,实行企业诉求“一口受理”,并串联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分中心,探索形成“企业点单、中心派单、律所接单”的精准法律服务方式,着力打造“有法帮你”特色品牌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搭建“法律增值”服务阵地。打造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窗口。实施远程法律服务“乡乡通”项目,为企业群众提供视频会见、法律咨询、调解等服务。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由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律师组成企业法律服务团,提供“点单式”法律增值服务人才保障。
制定“法律增值”服务清单。针对企业提出的法律需求,制定《大余县“法律增值”服务清单》,明确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与诉讼等企业个性化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涵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律师调解、政策解读、法治体检等服务领域。企业只需填写《清单》,即可享受定制法律服务,并实行“清单+销号”式管理。
规范“法律增值”服务程序。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专业“接单员”,并公布“接单”电话和邮箱。企业“点单”后,中心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派单”,将企业订单分流至对应人员,再由相关人员根据职能联系律所进行“接单”。同时,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定期对“办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目前,全县共组织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开展36次“千所进万企”专项活动,开展“点单式”法律咨询活动2次,辐射企业职工1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