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及成效
(一)文博惠民,创新突破
立足大余本地实情,在线上举办了“古韵南安”文化大讲坛,吸引众多民众前来观看;为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开展了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迄今为止已进入大余县多所中、小学,广受师生好评;利用春节期间开展“庾博过大年”活动,组织书法家在道源广场开展了写春联送万福活动;借着中秋佳节的东风,举办“镜照万物,光耀千秋”青铜镜中秋特展,带领游客感受古人的镜花风月;组织在馆内开展了免费参观讲解、观看老电影、考古探宝、拓片制作等活动;组织在梅关古驿道开展了“梅开五福”书法美术邀请展、“南来第一洲”大余古代历史流动展;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组织在道源广场开展大余古代史、革命史图片资料巡回展及5.18博物馆之夜暨文物法宣传文艺晚会;在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持续更新有关大余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等文章和视频,讲好大余故事,传播好大余声音。
(二)加强保护,系统推进
根据《江西省文物局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转发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门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邀请了大余县消防救援大队以及各文保单位负责人、文保员开展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调度会议;根据上级要求,与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开展了文物消防安全检查,积极排除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消防安全问题,争取做到零隐患的标准;组织开展了文物工作座谈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组织全县文保员,并邀请县消防救援大队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和实地演练;加强馆藏文物的研究保护,邀请考古发掘项目市文物鉴定专家来馆鉴定馆藏三级文物330件,使我县珍贵文物从原74件,增加至404件,创历史新高。
(三)争资争项,壮大队伍
《赣州佛塔之嘉祐寺塔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及预算已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争取上级资金19.47万元,预计年底下达;《大余县梅关景区古驿道山体崩塌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已争取上级资金57万元;争取市级资金92.91万元,分别用于周屋红五军军部旧址抢险加固维修项目及大余县博物馆馆藏珍贵陶瓷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对照上级创评标准,完成了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申报工作,申报材料得到了上级肯定;寨上古遗址、内良石溪古窑址正在争取上级立项;完成了江西省长江文物资源大余区域的文物调查工作,对我县8处古遗址及近现代重要史迹进行了初步调查。完成了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工作,经省厅核实公布大余县新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5处;今年得到政府支持,在原4个正式编制人员的基础上,新进两名正式人员,一名文博考古专业人员以及两名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