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自己的短处要具体

来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7-01 18:07:45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向贤彪

    思想改造,是对思想进行提纯和净化,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周恩来同志曾形象地说:“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他在为自己制定的《我的修养要则》中,认为“一个领导者应当经常地反省自己的缺点,努力克服”,并在纠正自己的短处时做到认真、具体,而不敷衍了事。见贤思齐,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思想改造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还要在“具体”上使实劲、下功夫,做到有所畏、知所止。

    具体,是一种工作要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具体就深入。把这一方法论用于思想改造,就是在查找和纠治问题中,要防止和避免大而化之、抽象笼统的倾向,切实在具体上求深入、求深化、求实效。

    查找问题要具体。在某单位民主生活会上,一位同志在剖析自身存在问题时,笼统地用了很多个“不够”。进入相互批评环节后,另一位同志说:“你的‘不够’到底在哪里?能不能把‘不够’讲得具体点。”此话正中问题。现实中,一些同志在查找自身问题时,着实喜欢套用“不够”的公式,抽象的东西多,具体的内容少。这就好比一个人到医院看病,如果不愿把真实病情、症状等说出来,如何让医生对症下药?所以,在查找问题中,不能只是笼统概略说“不够”,必须对表对标、翻箱倒柜,把“不够”的地方精准指出,把“短处”摆在明处,从而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剖析问题要具体。查摆问题靠勇气,认识问题靠剖析。对于查摆的问题,能不能作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剖析,认真挖根源、论危害、找教训,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的试金石。当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修改的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你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曾否犯过教条主义错误?已经改正了多少?今后将如何改正预防?”要回答好这样的问题,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一般而言,“摔个跟斗买个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病根在哪里,最清楚的人还是自己。剖析问题具体而深入,犹如揭自己的伤疤,虽有些痛,但能帮助自己提高认识的深度、知过改错的力度。认识到位了,才能为彻底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要具体。当年,董必武同志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时,组织上决定他管后勤工作。一次,他在核查月底伙食费账目时,发现多支出了6角钱。对此,他感到十分自责,不仅在大会上作了检查,还给党中央写了检讨信,并切实纠正错误,严格了财务管理。贺龙同志在延安开会时,烟叶用光了,警卫员叫后勤人员买了些送去。当贺龙得知自己的生活费已用完,这烟叶是用公款购买的,便沉痛地说:“我贺龙犯了挪用公款之罪喽!”事后很长时间,他每餐减盐、减油、减菜甚至不吃菜,硬是从生活费中省出钱来把烟叶款如数还清。这种具体纠错、彻底改错的态度,体现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犹如一面明镜,值得我们时时对照和效仿。在人生道路上,及时修正错误,守住底线不逾矩,就能树好形象、正好风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